大学四年的轻与重:目标设定
浏览量:478 回帖数:1
1楼
作者:中国青少年之家 发布时间:2006-8-5 上午 11:25:24
大一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的价值认识并不清楚。一想起来要读几年大学,可能对大学简直厌恶透了,巴不得早点毕业,然后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就此开始真正的人生。如果不是因为那一纸文凭,或者让父母宽心。有些人恐怕坚持不了一个学期就会选择退学。但是,如果你问已经走出校门的学兄学姐们,他们会是另外一个感受。如果让他们重新读一次大学,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过法,可惜时光不可逆,他们连亡羊补牢的机会都没有。
大学的价值何在?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仅仅是一纸文凭那么简单。可惜目前还有不少同学秉持这样的认识。他们恨不得早早逃离大学,到社会上去实现价值。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被公认为性格非常腼腆,说话甚至有点结巴。但毕业没几年却在在公众场合侃侃而谈,在全国几十所大学进行过演讲。为什么?他大学四年时间写了100万字的东西,在《大学生》这样的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的“豆腐块。” 语言完全听命于人的思想,你要是肚子里有货,再加上充足的自信,那必定有如拧开的水龙头一样滔滔不绝。所以,归根结底,是大学四年那100万字起了作用。那100万字给他了思想,给他了自信,两者一拍即合,他也就随之脱胎换骨。 从他的经历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在大学成功与否可能会决定他的一生。 这里,也许有些朋友会发出这样的疑问,那就是人的一生是个漫长的过程,一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一生的成功。的确,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无数声名显赫的人物都曾在风光过后败走麦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是,如果因为他们后来的失败进而否定他们先前的成功,就会陷入一种虚无的怪圈。
成功是什么?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已经是个失败者。因为他无法超越死亡,他的归宿必然是失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大学里许多人对所谓的成功抱着一种虚无的态度。觉得考第一名没什么意义,奋斗也没什么意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你会对成功的意义有丰富的认识。人生的归宿虽然免不了失败,但在活着的时候起码可以获得阶段性的成功,这种阶段性的成功就是我们活下去的一种动力。
所谓阶段性的成功,就是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长期目标太虚,应通过各种努力明确阶段性目标。大学里的目标对于每个人可能是不同的,但不管你有怎样的目标,请你不要把目标仅仅定位于拿到那一纸文凭上。每个大学生走入大学的时候,不要陷入虚无的怪圈,不要意志消沉,鄙视所谓的成功,迷失了自己的目标。否则,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目标,大学的意义一下子都陷于崩溃纵。有这样一则例子。在同一所大学里有七个意气相投的兄弟,号称“竹林七闲”,他们经常聚在一起饮酒作乐,吹拉弹唱,好不自在。那时刻苦学习的同学是他们嘲笑的对象。学习的同学终日行色匆匆,眉头紧锁。这些人被她们认为是不懂生命的本质。但毕业之后八、九年,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当年的“竹林七闲”成了同学里最忙碌的人。而那些苦大仇深的同学倒成了非常悠闲的一些人。因为大学里的闲人们在大学里没有打好基础,只好在社会上奔波打拼,而大学里的忙人们由于基础扎实,可以在社会上吃大学里的老本。上帝真的很公平。在大学里透支自由,在社会上就得连本带利的偿还。在大学里储蓄自由,在社会上就能去享用他。
在大学里有消极的人,大都会有一种田园梦,这种田园梦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他们大学里的目标,因为对他们来说,目标是无所谓的,他们还在大学不过是为了拿到那个文凭,那东西有助于解决自己日后的生存问题。由于没有更高的目标,他们在大学里回避竞争,大学毕业后归宿往往是一份平淡的工作,然后有一个自己爱的人相伴一生,也是颇为悠哉乐哉。不过,到了社会上你会很快发现,这种田园梦是特别不现实的。社会人际关系极其复杂,有时难以实现个人价值,说白了就是没有钱赚。没有钱田园梦如何实现呢?假设毕业后到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工作,推开办公室的窗户就是大海。这时候会很高兴,认为自己实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想。可工作一个月后,拿着单位发的微薄工资,连生存都成问题,就别提发展了。 即使你暂时忍耐,接下来婚姻、爱情那里又出问题了。因为,没有几个女孩子会接受一个穷困潦倒、还整日梦想田园生活的人。人一旦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而一旦忙碌起来就什么都忘记了,尤其是当基本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
作者:中国青少年之家 发布时间:2006-8-5 上午 11:25:24
大一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的价值认识并不清楚。一想起来要读几年大学,可能对大学简直厌恶透了,巴不得早点毕业,然后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就此开始真正的人生。如果不是因为那一纸文凭,或者让父母宽心。有些人恐怕坚持不了一个学期就会选择退学。但是,如果你问已经走出校门的学兄学姐们,他们会是另外一个感受。如果让他们重新读一次大学,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过法,可惜时光不可逆,他们连亡羊补牢的机会都没有。
大学的价值何在?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仅仅是一纸文凭那么简单。可惜目前还有不少同学秉持这样的认识。他们恨不得早早逃离大学,到社会上去实现价值。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被公认为性格非常腼腆,说话甚至有点结巴。但毕业没几年却在在公众场合侃侃而谈,在全国几十所大学进行过演讲。为什么?他大学四年时间写了100万字的东西,在《大学生》这样的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的“豆腐块。” 语言完全听命于人的思想,你要是肚子里有货,再加上充足的自信,那必定有如拧开的水龙头一样滔滔不绝。所以,归根结底,是大学四年那100万字起了作用。那100万字给他了思想,给他了自信,两者一拍即合,他也就随之脱胎换骨。 从他的经历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在大学成功与否可能会决定他的一生。 这里,也许有些朋友会发出这样的疑问,那就是人的一生是个漫长的过程,一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一生的成功。的确,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无数声名显赫的人物都曾在风光过后败走麦城,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是,如果因为他们后来的失败进而否定他们先前的成功,就会陷入一种虚无的怪圈。
成功是什么?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已经是个失败者。因为他无法超越死亡,他的归宿必然是失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大学里许多人对所谓的成功抱着一种虚无的态度。觉得考第一名没什么意义,奋斗也没什么意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你会对成功的意义有丰富的认识。人生的归宿虽然免不了失败,但在活着的时候起码可以获得阶段性的成功,这种阶段性的成功就是我们活下去的一种动力。
所谓阶段性的成功,就是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长期目标太虚,应通过各种努力明确阶段性目标。大学里的目标对于每个人可能是不同的,但不管你有怎样的目标,请你不要把目标仅仅定位于拿到那一纸文凭上。每个大学生走入大学的时候,不要陷入虚无的怪圈,不要意志消沉,鄙视所谓的成功,迷失了自己的目标。否则,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目标,大学的意义一下子都陷于崩溃纵。有这样一则例子。在同一所大学里有七个意气相投的兄弟,号称“竹林七闲”,他们经常聚在一起饮酒作乐,吹拉弹唱,好不自在。那时刻苦学习的同学是他们嘲笑的对象。学习的同学终日行色匆匆,眉头紧锁。这些人被她们认为是不懂生命的本质。但毕业之后八、九年,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当年的“竹林七闲”成了同学里最忙碌的人。而那些苦大仇深的同学倒成了非常悠闲的一些人。因为大学里的闲人们在大学里没有打好基础,只好在社会上奔波打拼,而大学里的忙人们由于基础扎实,可以在社会上吃大学里的老本。上帝真的很公平。在大学里透支自由,在社会上就得连本带利的偿还。在大学里储蓄自由,在社会上就能去享用他。
在大学里有消极的人,大都会有一种田园梦,这种田园梦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他们大学里的目标,因为对他们来说,目标是无所谓的,他们还在大学不过是为了拿到那个文凭,那东西有助于解决自己日后的生存问题。由于没有更高的目标,他们在大学里回避竞争,大学毕业后归宿往往是一份平淡的工作,然后有一个自己爱的人相伴一生,也是颇为悠哉乐哉。不过,到了社会上你会很快发现,这种田园梦是特别不现实的。社会人际关系极其复杂,有时难以实现个人价值,说白了就是没有钱赚。没有钱田园梦如何实现呢?假设毕业后到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工作,推开办公室的窗户就是大海。这时候会很高兴,认为自己实现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想。可工作一个月后,拿着单位发的微薄工资,连生存都成问题,就别提发展了。 即使你暂时忍耐,接下来婚姻、爱情那里又出问题了。因为,没有几个女孩子会接受一个穷困潦倒、还整日梦想田园生活的人。人一旦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而一旦忙碌起来就什么都忘记了,尤其是当基本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
2012/3/23 23: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