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清楚,远离武书连——谈谈上财的排名

楼主

whc [离线]

6VIP

发帖数:314 积分3335
1楼

近来吧内讨论上财排名的贴子不少,如“上海财大的全国排名不如上海大学”,其中指出,在武书连的排行中,上海大学第43名,上财第90名。

那么,此排名是否科学?回答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该排行的指标体系。该排行榜的指标非常简单,只有两项大指标,四项小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一、人才培养指标,权重57%。

此指标细分为两项小指标:
1、研究生数量和质量,权重32%。
2、本科生数量和质量,权重68%。
其中“质量”取决于下面的研究指标。

二、科学研究指标,权重43%。

此指标细分为两项小指标:
1、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权重80%。

2、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权重20%。

可以看出,该指标体系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该指标是绝对数指标,学校规模越大,在该排名中就越有利;2,该指标明显向理工类学校倾斜。

明确了武书连对大学的排名指标,下面我们可以以两所大学为例子,分析该榜单的可靠性。由于上海大学不是教育部直属大学,难以获得学校数据,我们可以以同样直属教育部的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为例子,其中东华大学的排名比上财靠前。

以2006年的学校数据为基础,根据武书连的排行指标,重新计算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的得分如下:

一、人才培养指标:

东华大学该年研究生招生1511人,本科生招生3702人,总招生数为5213人。根据武书连的指标权重简单计算,东华大学该指标得分为3000分。

上海财经大学该年研究生招生1646人,本科生招生2004人,总招生数为3650人。根据武书连的指标权重简单计算,上海财经大学该指标得分为1889分。

可以看出,人才培养一项,上财的得分仅为东华大学的60%。仅这一项就注顶了上财排名要落后于东华大学。而上海大学的招生规模更是远大于东华大学,所以排名就要更领先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上海大学排名第43名,上财只有第90名,因为上财的招生规模比较小。

由此可见,武书连的排行是以规模论英雄。如果以此指标对全世界高校进行排名,中国的高校一定能全面崛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日可待。

事实上,比规模更重要的,是生源质量、就业质量、深造质量、本研比例、优秀博士论文···等等一系列侧重质量而非规模的指标,如研究生比例上财高居全国第14,但是这些相当重要的指标,在武书连的排行中丝毫没有得以体现。因此,对于以质量高、规模小取胜的大学而言,在武书连的榜单中远远落后实属必然。

二、科学研究指标:

首先,此指标仍然是绝对数指标,因此对于规模小的学校显然不公平。

其次,该指标的权重分配,严重向理工科倾斜,因此对于文科优秀的大学非常不公平。

举个例子:

假设在武书连的排行中,SSCI、SCI分值一样,均为10分(事实上SSCI发表难度远远高于SCI)。如果东华大学全年仅发表了一篇SCI,而上财全年仅发表了一篇SSCI,那么根据武书连的权重分配,东华大学的科研得分将为0.8分,而上财只能得到0.2分,上财的得分仅为东华大学的25%。由于无法取得各校详细的科研成果统计,所以无法计算在这一指标上各校的差距。不过上面的例子已经很充分地表明该指标的荒谬。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理工科规模远远大于文科。因此理工类大学的科研总分远远大于文科,因此对于规模略小的文科而言,这一项就已经很不公平。但武书连在分配权重时,理工科占80%,文科只有可怜的20%,对于本已处于不公平地位的文科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综上所述,要想在武书连的排行中脱颖而出,非常简单,一是招生规模大,二是理工科学校,由于我国的理工科学校长期得到重点扶持,规模一般都很大,所以武书连的指标实际上是为理工学校量身定制。而上海大学等正好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所以高居第43名。而对于招生规模小的文科学校,没有一条能满足武书连的指标,所以排名就远远落后。

总结上面的的分析结果,上财排名第90名,根本原因只有两点,1,上财招生规模小,2,上财是文科学校。如果根据这个指标体系,世界名校伦敦经济学院(LSE),仅仅因为招生规模一项,就很可能被武书连排在和上财类似的第90名左右的位置,而即使LSE的科研再牛,武榜20%的文科科研权重可以毫不费力地把LSE置于死地。世界文科名校尚且难逃厄运,国内文科学校知足吧。

对于崇尚大学质量而非规模的同学而言,请谨记:珍惜青春,远离武书连排行榜。

2012/3/24 0:57:45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