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地产行业商业模式发展探析
浏览量:882 回帖数:0
1楼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迅速发展阶段,老龄人口数量占比快速提升,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口结构将从三角形金字塔型转变为趋向于风筝型结构,同时,我国“421”家庭结构逐步成为主流,且空巢家庭占比不断增加,传统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受到冲击,对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提出较高发展要求,也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主要是以养老地产与医疗、护理为核心产业,娱乐、教育、老年护理品治疗和康复器械、医疗保健和营养保健等相关配套产业为支撑,并以老年金融和老年咨询等衍生产业为补充。目前我国养老地产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有限,定位为中高端、具有经济实力客户,且大部分养老地产以盈利性为主,但由于开发建设投资额巨大,因此资金回收期长,赢利风险大。
国外养老地产商业模式发展较为完善,可大概分为以下三类模式:
1、“销-售+持有”物业经营模式:面向身体健康,可以独立生活的老年人消费者,要求运营商有较强的服务运营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短期资金回笼和长期收益相结合。
2、“全部持有”物业经营模式:只租不售,对自理、半自理、非自理客户区别对待,建立持续照料养老社区,通过收取房屋租金和各项养老服务费用来盈利,但项目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对企业融资能力、运营及服务能力要求较高。
3、“租赁物业”经营模式:不需要购买土地,租赁物业节省最初的开发成本和建设周期,企业资金压力小,但住宅没有产权,只租不售,对企业运营管理及服务能力要求较高,在日本较为盛行。
我国养老地产的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正处于发展探索期,根据销-售和盈利模式可将我国养老地产商业模式分为六大类。
1、本地出售模式:资金回笼快速,能够提高资金周转,实现滚动开发。必须获得土地使用权,享受政-府土地优惠政策的可能性小,不能得到养老地产升值收益和通过运营获得的长期稳定收益。
2、异地出售模式:资金回笼快,经营风险小,养老养生与度假旅游相结合,产品具有地理优势、价格优势、环境优势。地域限制,在具有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优势、环境优良的城市更容易获得成功,模式尚不成熟完善,不能够普遍模仿复制。
3、租售结合模式:资金回笼较快,收益多元化,土地方面可采取灵活策略。资金投入较大,总成本投入比单纯的住宅开发高得多,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后期需要持续的经营管理和投入。
4、金融组合模式:社区尝试运用各种金融组合手段,促进产品的租售,多数金融创新手段还处在尝试阶段,能力要求较高,经营风险大。
5、会籍制模式:土地使用灵活,用地成本低,结合医疗、养护等多种服务实现稳定收入,全部持有经营资金占用量大,回收期长,服务完善的市场化养老社区收费高昂,入住率无保障,经营风险大。
6、床位出租模式:土地成本低,用地性质灵活,养老服务配套成本相对较低,服务成本高,缺乏政策扶持,企业经营风险大。
由于我国养老产业在政策及法律方面仍有待完善,我国养老地产商业模式发展需要分阶段逐步突破和完善。未来,我国养老地产的商业模式发展将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当前正处于的以地产属性为主的模式、逐步向以服务属性为主的模式发展,最终将发展成为以资本运作为主的模式。
第一阶段:以地产属性为主的商业模式
我国养老地产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尚未成熟,目前房地产企业发展养老地产业务,为了缓解资金及经营压力,均采取以地产经营为主模式进行经营,以住宅销-售为业务的主要盈利来源,少部分的养老公寓进行出租,配备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第二阶段:以服务属性为主的商业模式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市场逐步规范,并且养老地产的业务模式也逐步成熟化,养老地产企业将逐渐缩减养老住宅销-售部分,增加出租及其它创新模式(如以房养老、产权置换等)的住宅占比,并提升在医疗、护理服务的水平,完善在养老金融(如保险、理财等)方面的服务。
第三阶段:以资本运作为主的商业模式
养老地产最终要形成以地产为载体,以养老为基础,以资本运作为盈利来源的商业模式;加大产权运作模式的交易占比,可成立租赁公-司,对老年人房产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资产运作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可挖掘老年储蓄庞大市场,帮助老年人理财,通过金融手段获取收益。
总体来说,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促进,我国老年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养老观念不断改变以及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升级,为养老地产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养老地产产业前景广阔。
来源正略咨询(微信号zlzxwx)。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迅速发展阶段,老龄人口数量占比快速提升,预计到2050年,中国人口结构将从三角形金字塔型转变为趋向于风筝型结构,同时,我国“421”家庭结构逐步成为主流,且空巢家庭占比不断增加,传统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受到冲击,对我国养老产业发展提出较高发展要求,也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主要是以养老地产与医疗、护理为核心产业,娱乐、教育、老年护理品治疗和康复器械、医疗保健和营养保健等相关配套产业为支撑,并以老年金融和老年咨询等衍生产业为补充。目前我国养老地产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有限,定位为中高端、具有经济实力客户,且大部分养老地产以盈利性为主,但由于开发建设投资额巨大,因此资金回收期长,赢利风险大。
国外养老地产商业模式发展较为完善,可大概分为以下三类模式:
1、“销-售+持有”物业经营模式:面向身体健康,可以独立生活的老年人消费者,要求运营商有较强的服务运营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短期资金回笼和长期收益相结合。
2、“全部持有”物业经营模式:只租不售,对自理、半自理、非自理客户区别对待,建立持续照料养老社区,通过收取房屋租金和各项养老服务费用来盈利,但项目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对企业融资能力、运营及服务能力要求较高。
3、“租赁物业”经营模式:不需要购买土地,租赁物业节省最初的开发成本和建设周期,企业资金压力小,但住宅没有产权,只租不售,对企业运营管理及服务能力要求较高,在日本较为盛行。
我国养老地产的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正处于发展探索期,根据销-售和盈利模式可将我国养老地产商业模式分为六大类。
1、本地出售模式:资金回笼快速,能够提高资金周转,实现滚动开发。必须获得土地使用权,享受政-府土地优惠政策的可能性小,不能得到养老地产升值收益和通过运营获得的长期稳定收益。
2、异地出售模式:资金回笼快,经营风险小,养老养生与度假旅游相结合,产品具有地理优势、价格优势、环境优势。地域限制,在具有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优势、环境优良的城市更容易获得成功,模式尚不成熟完善,不能够普遍模仿复制。
3、租售结合模式:资金回笼较快,收益多元化,土地方面可采取灵活策略。资金投入较大,总成本投入比单纯的住宅开发高得多,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后期需要持续的经营管理和投入。
4、金融组合模式:社区尝试运用各种金融组合手段,促进产品的租售,多数金融创新手段还处在尝试阶段,能力要求较高,经营风险大。
5、会籍制模式:土地使用灵活,用地成本低,结合医疗、养护等多种服务实现稳定收入,全部持有经营资金占用量大,回收期长,服务完善的市场化养老社区收费高昂,入住率无保障,经营风险大。
6、床位出租模式:土地成本低,用地性质灵活,养老服务配套成本相对较低,服务成本高,缺乏政策扶持,企业经营风险大。
由于我国养老产业在政策及法律方面仍有待完善,我国养老地产商业模式发展需要分阶段逐步突破和完善。未来,我国养老地产的商业模式发展将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当前正处于的以地产属性为主的模式、逐步向以服务属性为主的模式发展,最终将发展成为以资本运作为主的模式。
第一阶段:以地产属性为主的商业模式
我国养老地产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尚未成熟,目前房地产企业发展养老地产业务,为了缓解资金及经营压力,均采取以地产经营为主模式进行经营,以住宅销-售为业务的主要盈利来源,少部分的养老公寓进行出租,配备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第二阶段:以服务属性为主的商业模式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市场逐步规范,并且养老地产的业务模式也逐步成熟化,养老地产企业将逐渐缩减养老住宅销-售部分,增加出租及其它创新模式(如以房养老、产权置换等)的住宅占比,并提升在医疗、护理服务的水平,完善在养老金融(如保险、理财等)方面的服务。
第三阶段:以资本运作为主的商业模式
养老地产最终要形成以地产为载体,以养老为基础,以资本运作为盈利来源的商业模式;加大产权运作模式的交易占比,可成立租赁公-司,对老年人房产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资产运作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可挖掘老年储蓄庞大市场,帮助老年人理财,通过金融手段获取收益。
总体来说,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促进,我国老年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养老观念不断改变以及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升级,为养老地产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空间,养老地产产业前景广阔。
来源正略咨询(微信号zlzxwx)。
2014/8/13 13: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