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私募投行咨询,我想告诉你大学该怎么渡过
浏览量:3464 回帖数:0
1楼
这是一位叫Vincent的学长在一次微信线上交流会时分享的,挺有触动的,LZ觉得颇有醍醐灌顶之感,文章在此,想参加分享会的童鞋可以关注下方提示
【真的觉得是好东西,求版主手下留情,请接受lz膝盖Orz】
-------------------------------------------以下是Vincent学长的分享内容------------------------------------------------------------
大学里几个特别值得培养的思维习惯
1,凡事自己先做研究,不要总想着可以唾手可得。做研究的能力是大学里最先应该被养成的能力,此处的研究并非单指学术研究,而指为了解决问题而具备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解读信息的过程。每一个大学生(实际上任何人)都充满各种疑惑:学业的、感情的、工作的等等。多数人习惯碰到问题可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可用,如若没有,便希望他人给到一个现成的方案也好,仅少数人会从收集信息开始去完整的自己形成解决方案。如有人创业提供大学生背景量化指标来精准匹配工作以及升学的录取情况,我想这样的模式一定获得巨大成功。遗憾的是,该模式并不存在。所以每当你去问别人:我这个背景可以进投行吗,我可以申请到MIT的PhD吗,我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竞争力如何,等等等等。你应该做的是,先问自己,然后去获取信息,去解读信息,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和方案,不要指望有人可以对你的情况有唾手可得的结论。感恩身处伟大的互联网时代,基本所有日常问题都可在网路上通过做研究获取到比你从身边任何一个人口中都要全面和深刻的信息,这足以支撑你做最基本的判断和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至于如何利用互联网做研究,这又是一门学问。
2,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混淆两者之异是常见的认知偏误。例如:ABC是数学系的学生,A说数学很好,且易学。B说,数学有用,不难。C说,学完数学再去学金融更好。一个犹豫是否要修数学系还是金融系的学生,不考虑事实和观点之异,听完这三位同学的观点,选择了数学系而非直接就读金融系,但很快他发现,事实上很多投资大师并不具备深厚的数学背景,且自己对数学倍感枯燥,于是很快切换到金融系。很显然,这位同学把ABC的观点当做了自己认为的事实。其他例子诸如大家对投行咨询以及很多行业的印象,很多时候也只是各种观点的累计,但未必是事实(尽管总体来说,所有观点会综合起来成正态分布,逼近事实,但逼近并非等于)。顺便,上面那个选数学和金融的人就是我自己。
3,概率、收敛、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一直觉得,大家如有机会,都应当修读一些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概率的思维对我们处理很多问题都会有所助益。最为常见的一种讨论是:他是处女座,他是不是应该很龟毛?要弄清母体和样本的关系。当样本空间足够大的时候,概率的密度函数趋于连续分布,每一个具体样本点处的概率实际上是零。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讨论的性质(如处女座龟毛)只对母体(大样本,在更宽松的假设前提下)适用,但对小样本,尤其是具体到个体,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学过统计推断的人都知道,你做点估计,还会有一定的概率犯错,还要通过假设检验,所以对于某一个人是处女座我们就认为他龟毛,是没有意义的,这就类似我们说这是一秒完美的八度高音一样(不确定原理)。实际当中的例子还包括我们总喜欢用一个群体的特征去推断自己,而忽略一些个体化差异(往往这些差异在一些场合会起决定因素,例如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总会找到不同的工作)。诸如此类的问题以后不要再问了:我是复旦毕业的,我能进投行吗?我本科是北大的,我可以申请到MIT的Finance Master吗?我年收入50万,我可以找到白富美吗?
有关概率的另一个重要思维模式是概率的收敛性。尽管依概率来定论个体没有意义,但是对于个体选择行为却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投资活动即是这样一种行为,人们总是在努力提高判断与执行正确的概率,进而获取尽可能大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们面对的概率是否收敛?换句话说,按照有效市场假说(念商科的同学都应该听过,如果没有听过,那么说明这篇文章对你可能意义非常有限)的结论,股价走势是布朗运动。布朗运动的含义是不收敛的概率,所以股价预测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总体来看,长期投资者回报总是要优于短期频繁交易者的原因(例如10年的总体收益,这是有学术研究结论的,并非我杜撰)。再例如,有人说创业成功的概率只有1%。如果这个概率是收敛的,那对我们很有指导意义,理性的我们绝不会去选择创业。然而遗憾的是,这个1%,在概率上是发散的,所以才有人前仆后继,让创业这件事儿充满浪漫主义。这段的中心思想是,只有收敛的概率才有指导行为的价值,而不收敛的则没有。
相关性与因果关系。很多人亦会混淆彼此。学校背景,GPA,实习经历,任意一个因素都只与你找到工作的结果呈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所以你无法推导出一个清华毕业的学生能否进入顶级投资银行。另外一个常见错误是:是不是因为我考了这些证(CPA,CFA)所以我很厉害,所以我能进入投行。这里除了证书只是一个因素(相关性)之外,还混淆了因果:不是因为你考了CPA你很厉害,而是因为你本身就很厉害,你才会去选择并考出CPA这个证书来。证书是结果,背后你的动机,你学习的自律,你的坚强,你的勇敢,你对未来清晰的规划,这些是原因。但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不能正确理解这种因果关系。
总体来说,在大学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专业知识是里面最基础的子集),养成相对理性客观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强大的执行能力是我们每个同学都值得认真去做的三件事。
--------------------------------------------------------------------我是分割线--------------------------------------------------
附一个Vincent学长的简单介绍(引用自公众号的文章)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学士(2010),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理学硕士(2013)
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哲学/数学/金融系,曾获美国南加州大学金融PhD录取机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强化班(UPA)成员,求是强鹰首期成员
本科未毕业即进入Sinobanker Investment工作(Sinobanker是什么鬼?一家投资过美的/恒安/盛大/分众/腾讯等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师从巴菲特学生。之后亦在贝恩投资(BainCapital)有过工作经历。
在香港有过短暂投行和咨询经历(JPM,value Partners)后创立自己的合伙人投资基金,投资于美国及国内的股票市场,取得330%的年化投资收益。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目前作为创始人在上海的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
Vincent学长的完整文章发表在公众号“习小小”(ID:Smallintern)上。这个平台个人觉得非常不错,他们会定期举办线上交流会,也有微信群(不过要邀请才能加入,Vincent学长是群里的嘉宾)。是关于【实习机会】与【职业社交】的平台。如果要勾搭学长,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关注后添加他们的女神助手(浙大的女神学姐哟)小小不二(ID:smallbuer)请求入群。
-----------------------------------------------------------
推荐一个【JPM| Mckinsey |BAT |P&G】的公众号(邀请制),好多女神啊......
这是一则广告
一开始LZ是拒绝帮他们发帖的,但是公号的运营姐姐是在太美丽(不信见图),LZ又太肤浅,加上这个号确实推送了很多好的东西,所以也就有了这个广告。
前两天好多同学都看到朋友圈转发了一个啥【愚人节清华女神】的推文,大致是一个投行咨询行业的交流会,LZ之前实际上并不认识公号运营团队的人,只是抱着对各种大牛(还有一个我浙的学长)的敬仰之情去参加了交流会,觉得收获简直不能更多,还蛮激动的!
公众号实际上是关于【投行|咨询|互联网|快消】的【实习机会】与【职业社交】的平台。以下是当时他们第一期活动的嘉宾的情况。(我就直接贴他们公号当时推的原文啦~~~,人懒,不想编辑了,看着不爽的小伙伴请来打我,O(∩_∩)O哈哈哈~)
1. 钟华Tracy(状元妹纸)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学士(2012),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金融经济学硕士(2013)
2008高考天津市文科状元(莫名的葱白感油然而生T-T)
本科毕业后获得多家顶级国外商学院深造录取以及投行/咨询等工作机会
曾在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Invesco Group作为管理培训生工作
Tracy目前在香港就职于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Sales &Trading部门。
除此之外,Tracy还热衷于烹饪(私下小伙伴们都叫她Chef的好嘛),是潜水项目(Scuba Diving)的骨灰级玩家~
2. 陈思哲Stephen(大麦咨询汪)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学学士(2013),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ley)交换学习
曾在资产管理公司及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拥有长时间的实习经历
本科毕业后进入麦肯锡(Mckinsey)公司担任商业咨询顾问
本来还有好多叼叼的经历,但小伙伴说要低调,大家知道他是一只咨询汪就够了(这种低调也是蛮清新脱俗的呀😉~)
3. 蹇明钟Vincent(创业小D丝儿)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学士(2010),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理学硕士(2013)
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哲学/数学/金融系,曾获美国南加州大学金融PhD录取机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强化班(UPA)成员,求是强鹰首期成员
本科未毕业即进入Sinobanker Investment工作(Sinobanker是什么鬼?一家投资过美的/恒安/盛大/分众/腾讯等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师从巴菲特学生。之后亦在贝恩投资(BainCapital)有过工作经历。
在香港有过短暂投行和咨询经历(JPM,value Partners)后创立自己的合伙人投资基金,投资于美国及国内的股票市场,取得330%的年化投资收益
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Vincent目前作为创始人在上海的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
4. 张源远Melody(清华女神终于来了!)
清华大学外文文学及经济学双学士(2011),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2014)
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及经济系,本科毕业时曾获得美国多所名校录取深造机会;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清华大学第十三届创业大赛优秀创业团队,团体第三名。创业项目已商业化并获得投资
奔驰中国,中航国际(买卖飞机的),花旗银行(Citibank)等实习经历。
北京电视台环球春晚总导演翻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翻译
中美大学生支教项目发起人之一,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板球国家青年队队员
Melody目前在中国进出口银行工作,并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运营
他们第一次交流会已经结束了,但是交流会的干货会通过公众号发送给大家,后续也会有更多的主题活动,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他们的公众号“习小小(ID:smallintern)”查看历史文章。然后他们请的嘉宾都会一直在相关主题的群里,群一直保留。要入群的小伙伴可以加他们的后台姐姐小小不二(微信号:smallbuer)按照【学校+年级+专业】的格式发消息申请入群,
码完了,好累。希望对大家找实习工作,职业规划会有帮助。
【真的觉得是好东西,求版主手下留情,请接受lz膝盖Orz】
-------------------------------------------以下是Vincent学长的分享内容------------------------------------------------------------
大学里几个特别值得培养的思维习惯
1,凡事自己先做研究,不要总想着可以唾手可得。做研究的能力是大学里最先应该被养成的能力,此处的研究并非单指学术研究,而指为了解决问题而具备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解读信息的过程。每一个大学生(实际上任何人)都充满各种疑惑:学业的、感情的、工作的等等。多数人习惯碰到问题可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可用,如若没有,便希望他人给到一个现成的方案也好,仅少数人会从收集信息开始去完整的自己形成解决方案。如有人创业提供大学生背景量化指标来精准匹配工作以及升学的录取情况,我想这样的模式一定获得巨大成功。遗憾的是,该模式并不存在。所以每当你去问别人:我这个背景可以进投行吗,我可以申请到MIT的PhD吗,我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竞争力如何,等等等等。你应该做的是,先问自己,然后去获取信息,去解读信息,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和方案,不要指望有人可以对你的情况有唾手可得的结论。感恩身处伟大的互联网时代,基本所有日常问题都可在网路上通过做研究获取到比你从身边任何一个人口中都要全面和深刻的信息,这足以支撑你做最基本的判断和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至于如何利用互联网做研究,这又是一门学问。
2,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混淆两者之异是常见的认知偏误。例如:ABC是数学系的学生,A说数学很好,且易学。B说,数学有用,不难。C说,学完数学再去学金融更好。一个犹豫是否要修数学系还是金融系的学生,不考虑事实和观点之异,听完这三位同学的观点,选择了数学系而非直接就读金融系,但很快他发现,事实上很多投资大师并不具备深厚的数学背景,且自己对数学倍感枯燥,于是很快切换到金融系。很显然,这位同学把ABC的观点当做了自己认为的事实。其他例子诸如大家对投行咨询以及很多行业的印象,很多时候也只是各种观点的累计,但未必是事实(尽管总体来说,所有观点会综合起来成正态分布,逼近事实,但逼近并非等于)。顺便,上面那个选数学和金融的人就是我自己。
3,概率、收敛、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一直觉得,大家如有机会,都应当修读一些统计学的基本知识。概率的思维对我们处理很多问题都会有所助益。最为常见的一种讨论是:他是处女座,他是不是应该很龟毛?要弄清母体和样本的关系。当样本空间足够大的时候,概率的密度函数趋于连续分布,每一个具体样本点处的概率实际上是零。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讨论的性质(如处女座龟毛)只对母体(大样本,在更宽松的假设前提下)适用,但对小样本,尤其是具体到个体,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学过统计推断的人都知道,你做点估计,还会有一定的概率犯错,还要通过假设检验,所以对于某一个人是处女座我们就认为他龟毛,是没有意义的,这就类似我们说这是一秒完美的八度高音一样(不确定原理)。实际当中的例子还包括我们总喜欢用一个群体的特征去推断自己,而忽略一些个体化差异(往往这些差异在一些场合会起决定因素,例如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总会找到不同的工作)。诸如此类的问题以后不要再问了:我是复旦毕业的,我能进投行吗?我本科是北大的,我可以申请到MIT的Finance Master吗?我年收入50万,我可以找到白富美吗?
有关概率的另一个重要思维模式是概率的收敛性。尽管依概率来定论个体没有意义,但是对于个体选择行为却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投资活动即是这样一种行为,人们总是在努力提高判断与执行正确的概率,进而获取尽可能大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们面对的概率是否收敛?换句话说,按照有效市场假说(念商科的同学都应该听过,如果没有听过,那么说明这篇文章对你可能意义非常有限)的结论,股价走势是布朗运动。布朗运动的含义是不收敛的概率,所以股价预测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总体来看,长期投资者回报总是要优于短期频繁交易者的原因(例如10年的总体收益,这是有学术研究结论的,并非我杜撰)。再例如,有人说创业成功的概率只有1%。如果这个概率是收敛的,那对我们很有指导意义,理性的我们绝不会去选择创业。然而遗憾的是,这个1%,在概率上是发散的,所以才有人前仆后继,让创业这件事儿充满浪漫主义。这段的中心思想是,只有收敛的概率才有指导行为的价值,而不收敛的则没有。
相关性与因果关系。很多人亦会混淆彼此。学校背景,GPA,实习经历,任意一个因素都只与你找到工作的结果呈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所以你无法推导出一个清华毕业的学生能否进入顶级投资银行。另外一个常见错误是:是不是因为我考了这些证(CPA,CFA)所以我很厉害,所以我能进入投行。这里除了证书只是一个因素(相关性)之外,还混淆了因果:不是因为你考了CPA你很厉害,而是因为你本身就很厉害,你才会去选择并考出CPA这个证书来。证书是结果,背后你的动机,你学习的自律,你的坚强,你的勇敢,你对未来清晰的规划,这些是原因。但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不能正确理解这种因果关系。
总体来说,在大学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专业知识是里面最基础的子集),养成相对理性客观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强大的执行能力是我们每个同学都值得认真去做的三件事。
--------------------------------------------------------------------我是分割线--------------------------------------------------
附一个Vincent学长的简单介绍(引用自公众号的文章)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学士(2010),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理学硕士(2013)
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哲学/数学/金融系,曾获美国南加州大学金融PhD录取机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强化班(UPA)成员,求是强鹰首期成员
本科未毕业即进入Sinobanker Investment工作(Sinobanker是什么鬼?一家投资过美的/恒安/盛大/分众/腾讯等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师从巴菲特学生。之后亦在贝恩投资(BainCapital)有过工作经历。
在香港有过短暂投行和咨询经历(JPM,value Partners)后创立自己的合伙人投资基金,投资于美国及国内的股票市场,取得330%的年化投资收益。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目前作为创始人在上海的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
Vincent学长的完整文章发表在公众号“习小小”(ID:Smallintern)上。这个平台个人觉得非常不错,他们会定期举办线上交流会,也有微信群(不过要邀请才能加入,Vincent学长是群里的嘉宾)。是关于【实习机会】与【职业社交】的平台。如果要勾搭学长,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关注后添加他们的女神助手(浙大的女神学姐哟)小小不二(ID:smallbuer)请求入群。
-----------------------------------------------------------
推荐一个【JPM| Mckinsey |BAT |P&G】的公众号(邀请制),好多女神啊......
这是一则广告
一开始LZ是拒绝帮他们发帖的,但是公号的运营姐姐是在太美丽(不信见图),LZ又太肤浅,加上这个号确实推送了很多好的东西,所以也就有了这个广告。
前两天好多同学都看到朋友圈转发了一个啥【愚人节清华女神】的推文,大致是一个投行咨询行业的交流会,LZ之前实际上并不认识公号运营团队的人,只是抱着对各种大牛(还有一个我浙的学长)的敬仰之情去参加了交流会,觉得收获简直不能更多,还蛮激动的!
公众号实际上是关于【投行|咨询|互联网|快消】的【实习机会】与【职业社交】的平台。以下是当时他们第一期活动的嘉宾的情况。(我就直接贴他们公号当时推的原文啦~~~,人懒,不想编辑了,看着不爽的小伙伴请来打我,O(∩_∩)O哈哈哈~)
1. 钟华Tracy(状元妹纸)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学士(2012),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金融经济学硕士(2013)
2008高考天津市文科状元(莫名的葱白感油然而生T-T)
本科毕业后获得多家顶级国外商学院深造录取以及投行/咨询等工作机会
曾在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Invesco Group作为管理培训生工作
Tracy目前在香港就职于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Sales &Trading部门。
除此之外,Tracy还热衷于烹饪(私下小伙伴们都叫她Chef的好嘛),是潜水项目(Scuba Diving)的骨灰级玩家~
2. 陈思哲Stephen(大麦咨询汪)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学学士(2013),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ley)交换学习
曾在资产管理公司及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拥有长时间的实习经历
本科毕业后进入麦肯锡(Mckinsey)公司担任商业咨询顾问
本来还有好多叼叼的经历,但小伙伴说要低调,大家知道他是一只咨询汪就够了(这种低调也是蛮清新脱俗的呀😉~)
3. 蹇明钟Vincent(创业小D丝儿)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学士(2010),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理学硕士(2013)
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哲学/数学/金融系,曾获美国南加州大学金融PhD录取机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强化班(UPA)成员,求是强鹰首期成员
本科未毕业即进入Sinobanker Investment工作(Sinobanker是什么鬼?一家投资过美的/恒安/盛大/分众/腾讯等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师从巴菲特学生。之后亦在贝恩投资(BainCapital)有过工作经历。
在香港有过短暂投行和咨询经历(JPM,value Partners)后创立自己的合伙人投资基金,投资于美国及国内的股票市场,取得330%的年化投资收益
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Vincent目前作为创始人在上海的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
4. 张源远Melody(清华女神终于来了!)
清华大学外文文学及经济学双学士(2011),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2014)
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及经济系,本科毕业时曾获得美国多所名校录取深造机会;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清华大学第十三届创业大赛优秀创业团队,团体第三名。创业项目已商业化并获得投资
奔驰中国,中航国际(买卖飞机的),花旗银行(Citibank)等实习经历。
北京电视台环球春晚总导演翻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翻译
中美大学生支教项目发起人之一,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板球国家青年队队员
Melody目前在中国进出口银行工作,并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运营
他们第一次交流会已经结束了,但是交流会的干货会通过公众号发送给大家,后续也会有更多的主题活动,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他们的公众号“习小小(ID:smallintern)”查看历史文章。然后他们请的嘉宾都会一直在相关主题的群里,群一直保留。要入群的小伙伴可以加他们的后台姐姐小小不二(微信号:smallbuer)按照【学校+年级+专业】的格式发消息申请入群,
码完了,好累。希望对大家找实习工作,职业规划会有帮助。
2015/4/6 17: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