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财的四年生活(北京-*上海)
浏览量:985 回帖数:8
1楼
2000年7月7日,北京某中学,我高中生涯的结束。正在做最后的审判,第一天的两门很正常的考完了,就像第二天很不正常的考完一样,几年以后偶尔想起自己已经过了那个年代,那个把成绩当成生活的时候,当时的三天个人感觉的巨大反差在现在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直到后来想起也会觉得奇怪,当时刻骨铭心的感觉真的已经离我而去了,远的连让人感动的机会都没有了。记得高晓松的《青春无悔》里提到的老狼在录音棚里哭了,想起跟女朋友在八中门口写的字,感叹在这个时代能够放肆的哭,感动是多么可贵的一件事。我也会感叹为什么我会想不起来了,想不起来那些让当时的自己觉得最重要得事情。
之后我去了爸爸的老家。度过了一个不愉快的暑假,切断了所有联系,直到八月底才得知一个上海的学校录取了我,当时觉得很突然,虽然她是我的选择,但不是第一选择,应该说当时选了她就是一个简单的组合,觉得应该去上海看看,一个跟我的家乡在各方面争的不可开交的城市,一如纽约之于洛杉基抑或巴黎之于里昂。可能很多年前就注定了自己跟上海的缘分,躲也躲不过去了。
(一)
爱了就别伪装,迷失了也别彷徨,不管未来怎样,你都要保持坚强。
――《彩虹》
就以这句歌词开始我的上财四年吧,那是大一最流行的,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每当听见她的旋律响起就回到了我的大一
9月14号,上海的雨很大,大到了以后我在上海再也没遇到过,是不是那天的心情不同才让我觉得大呢,独自来到上海,独自跟随着学校的班车来得了财大,记得当时的国定路比现在窄,没有两边独立的人行道,武川路现在日日香的地方是个网吧,班里很多同学的QQ号应该就是当时申请的。后来我曾骑车去过吴淞,发现并不是很远,但是当时军训感觉好像很远。第一次上课是政治经济学,下午是法律基础,印象很深的是在阶梯教室上英语听力,每次都提前跑出来,回去聊天串门,大一是单调的,不像现在电脑普及的程度,大一是平淡的,前一天跟学妹聊起兰园杯,仿佛隔世,其实当时我也参加了,而且当时也挺象那么回事的参加了学生会运动会什么的,只是想不起来细节了。总有人说觉得年龄大记忆力差了,我觉得是接受的东西太多,资讯太发达,能给人印象很深的东西少了。那个时候还没有武川路校区,一号楼,二号楼,南三楼,五号楼,还有浴室旁边的院子里是男生的地盘,现在应该多数被学妹们占领了。大一的头一个学期很新奇很兴奋,听到很多学长告诉你学习很轻松,放开玩。其实当时玩什么了也不记得,荒废了很多时间。
有个很特别的感觉,大一每年快考试时心里都在想下学期一定好好学习好好表现,结果第二学期必然是前一个学期的机械重复,中间会内疚,会自责,会彷徨郁闷,但是还是周而复始的下去,等到大三发现连表决心都懒得去做了。
大一第二学期开学那天是情人节,财大的爱情也不期而至了,周围同学的分分合合见了很多,曾经感动过,这样的故事仍然还在每一个财大人身上发生着,财大的情侣生存空间小,春晖园,教学楼是为数不多的地方,而且容积率很大,感觉真委屈大家了。
那年会计辩论赛在财大举行,是一个很好的活动.,让人印象很深,我作为工作人员听了每一场辩论赛,给我留下对会计学的直观印象比后来上课的感觉更直观,我觉得学校的很多讲座对我们的思维都是有帮助的,有时间很有必要去听听。当时因为电脑不普及,男生宿舍基本娱乐项目是打牌,正好一个房间四个人,好像不少女生也是这样,八十分是最常见的,我们学院有个宿舍的四个女生空闲时间都用来打牌,关系非常融洽,起到了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作用。男生晚上有时会去网吧刷夜,最流行的游戏是星际。
六月了,上海夏天的炎热终于有所感觉,世青赛曲波一脚射门让人对那年仍然印象深刻,男生偷偷从公共洗手间接电线过来看转播,半夜的欢呼声给人的印象大过以后的每一次。第二天爬起来去考邓小平理论,就这样我的大一结束了。当时记得还有想哭的冲动,也许是成长的阵痛,那种痛的感觉很奇特。暑假里去了很多地方去玩,回想起来,大一还是四年里最开心的,那种感觉是一去不复返了。
2000年7月7日,北京某中学,我高中生涯的结束。正在做最后的审判,第一天的两门很正常的考完了,就像第二天很不正常的考完一样,几年以后偶尔想起自己已经过了那个年代,那个把成绩当成生活的时候,当时的三天个人感觉的巨大反差在现在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直到后来想起也会觉得奇怪,当时刻骨铭心的感觉真的已经离我而去了,远的连让人感动的机会都没有了。记得高晓松的《青春无悔》里提到的老狼在录音棚里哭了,想起跟女朋友在八中门口写的字,感叹在这个时代能够放肆的哭,感动是多么可贵的一件事。我也会感叹为什么我会想不起来了,想不起来那些让当时的自己觉得最重要得事情。
之后我去了爸爸的老家。度过了一个不愉快的暑假,切断了所有联系,直到八月底才得知一个上海的学校录取了我,当时觉得很突然,虽然她是我的选择,但不是第一选择,应该说当时选了她就是一个简单的组合,觉得应该去上海看看,一个跟我的家乡在各方面争的不可开交的城市,一如纽约之于洛杉基抑或巴黎之于里昂。可能很多年前就注定了自己跟上海的缘分,躲也躲不过去了。
(一)
爱了就别伪装,迷失了也别彷徨,不管未来怎样,你都要保持坚强。
――《彩虹》
就以这句歌词开始我的上财四年吧,那是大一最流行的,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每当听见她的旋律响起就回到了我的大一
9月14号,上海的雨很大,大到了以后我在上海再也没遇到过,是不是那天的心情不同才让我觉得大呢,独自来到上海,独自跟随着学校的班车来得了财大,记得当时的国定路比现在窄,没有两边独立的人行道,武川路现在日日香的地方是个网吧,班里很多同学的QQ号应该就是当时申请的。后来我曾骑车去过吴淞,发现并不是很远,但是当时军训感觉好像很远。第一次上课是政治经济学,下午是法律基础,印象很深的是在阶梯教室上英语听力,每次都提前跑出来,回去聊天串门,大一是单调的,不像现在电脑普及的程度,大一是平淡的,前一天跟学妹聊起兰园杯,仿佛隔世,其实当时我也参加了,而且当时也挺象那么回事的参加了学生会运动会什么的,只是想不起来细节了。总有人说觉得年龄大记忆力差了,我觉得是接受的东西太多,资讯太发达,能给人印象很深的东西少了。那个时候还没有武川路校区,一号楼,二号楼,南三楼,五号楼,还有浴室旁边的院子里是男生的地盘,现在应该多数被学妹们占领了。大一的头一个学期很新奇很兴奋,听到很多学长告诉你学习很轻松,放开玩。其实当时玩什么了也不记得,荒废了很多时间。
有个很特别的感觉,大一每年快考试时心里都在想下学期一定好好学习好好表现,结果第二学期必然是前一个学期的机械重复,中间会内疚,会自责,会彷徨郁闷,但是还是周而复始的下去,等到大三发现连表决心都懒得去做了。
大一第二学期开学那天是情人节,财大的爱情也不期而至了,周围同学的分分合合见了很多,曾经感动过,这样的故事仍然还在每一个财大人身上发生着,财大的情侣生存空间小,春晖园,教学楼是为数不多的地方,而且容积率很大,感觉真委屈大家了。
那年会计辩论赛在财大举行,是一个很好的活动.,让人印象很深,我作为工作人员听了每一场辩论赛,给我留下对会计学的直观印象比后来上课的感觉更直观,我觉得学校的很多讲座对我们的思维都是有帮助的,有时间很有必要去听听。当时因为电脑不普及,男生宿舍基本娱乐项目是打牌,正好一个房间四个人,好像不少女生也是这样,八十分是最常见的,我们学院有个宿舍的四个女生空闲时间都用来打牌,关系非常融洽,起到了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作用。男生晚上有时会去网吧刷夜,最流行的游戏是星际。
六月了,上海夏天的炎热终于有所感觉,世青赛曲波一脚射门让人对那年仍然印象深刻,男生偷偷从公共洗手间接电线过来看转播,半夜的欢呼声给人的印象大过以后的每一次。第二天爬起来去考邓小平理论,就这样我的大一结束了。当时记得还有想哭的冲动,也许是成长的阵痛,那种痛的感觉很奇特。暑假里去了很多地方去玩,回想起来,大一还是四年里最开心的,那种感觉是一去不复返了。
2012/3/23 23:03:58
2楼
这个时期小四川等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姐妹,阿康等,现在都还在,基本仍是财大学生的根据地,附近还有长白山,点留,夏朵,德立等。还有我专门要说的大胡子,这个店是我毕业的前几天才发现的,事实上这个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了,原来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名声非常大,但自己一直没发现。
(四)
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我不会发现我难受,怎么说出口,也不过是分手。
――《十年》
以前对流行音乐的评价就是俗,充斥着爱情,不过很多经典的流行并不总是媚俗。至少我的四年总有经典的流行让我回到那个时候。《十年》是非典时期出的,后来成了毕业传唱很多的歌,可算一首惨歌,不过很有感觉,大四的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多人说大四很忙,奔波于考研就业出国待业之间,有压力,有茫然。不过我很庆幸这些我都没经历过,应该说大四大家都很独立,独立到最后都没来得及问问大家的归属就突然分开了,有时想起来,会觉得还没有分开,只是生活不同了,甚至会觉得还没有毕业,还在学校。
复旦的朋友说他们会来生乐改善生活,财大人对食堂多有诟病,说明是吃多了腻了,我觉得生乐,一食堂,绿叶二楼,面馆都是很不错的,感觉好于很多学校。
从三月开始写论文,基本一周就写完了,再修修改改,在学校里晃晃悠悠,同学们开始卖书卖磁带卖自己在财大用过的东西,我就在6月初卖了一天,总算练了一回摊儿。感觉特有成就感,跟同学边数钱边花钱,后来又论斤将卖不掉的旧书和大家看过四年的报纸给了收破烂的,收入10RMB,终于知道自己四年终于没白读,把那么多书读成了几乎没有残值,已经折旧光了。
同学们从四月开始就以班级,社团,老乡会,老相好,宿舍,楼道,同桌,同楼,同层的名义开始了几乎每周都有的散伙饭,火锅,啤酒,K歌,这顿散伙饭吃的特别长,吃了差不多俩月,自己的心肝脾胃肾都经历了非常严峻的考验,在南三的草坪也留下了一批上财流氓最后的嚎叫。南三的妹妹,你们是幸运的!见证了很多次感人的时刻。
论文答辩像是走过场,没有想象中的那份期待,照毕业照是从大一就开始看97的学长学姐们的,看了三届以后轮到自己照时特别匆忙,反而印象不深,心情也不是特别的激动。除了集体照了几张,还有机会跟自己曾经爱慕的人再照几张,而且还比较自然,理由也比较充分。
在财大最后的一天跟四年前一样,拿着循环表在当年自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重新来过,退学生证,退学生卡饭卡,退宿,搬着行礼领到了毕业证学位证。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四年并不是为了得到这个证书,得到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毕业典礼时院长说希望每个毕业生以后能够一辈子都快乐,没有太多的话,象浮萍一样,写在纸上。那个时候大家都会想哭,想起曾经依依不舍的人,曾经一起的老师同学,以后是不是还能再见,再见是什么样的心情。
前几天朋友说要定做西装找工作了,自己已毕业的感觉才突然强烈起来。
by 雾中的机场
这个时期小四川等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姐妹,阿康等,现在都还在,基本仍是财大学生的根据地,附近还有长白山,点留,夏朵,德立等。还有我专门要说的大胡子,这个店是我毕业的前几天才发现的,事实上这个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了,原来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名声非常大,但自己一直没发现。
(四)
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我不会发现我难受,怎么说出口,也不过是分手。
――《十年》
以前对流行音乐的评价就是俗,充斥着爱情,不过很多经典的流行并不总是媚俗。至少我的四年总有经典的流行让我回到那个时候。《十年》是非典时期出的,后来成了毕业传唱很多的歌,可算一首惨歌,不过很有感觉,大四的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多人说大四很忙,奔波于考研就业出国待业之间,有压力,有茫然。不过我很庆幸这些我都没经历过,应该说大四大家都很独立,独立到最后都没来得及问问大家的归属就突然分开了,有时想起来,会觉得还没有分开,只是生活不同了,甚至会觉得还没有毕业,还在学校。
复旦的朋友说他们会来生乐改善生活,财大人对食堂多有诟病,说明是吃多了腻了,我觉得生乐,一食堂,绿叶二楼,面馆都是很不错的,感觉好于很多学校。
从三月开始写论文,基本一周就写完了,再修修改改,在学校里晃晃悠悠,同学们开始卖书卖磁带卖自己在财大用过的东西,我就在6月初卖了一天,总算练了一回摊儿。感觉特有成就感,跟同学边数钱边花钱,后来又论斤将卖不掉的旧书和大家看过四年的报纸给了收破烂的,收入10RMB,终于知道自己四年终于没白读,把那么多书读成了几乎没有残值,已经折旧光了。
同学们从四月开始就以班级,社团,老乡会,老相好,宿舍,楼道,同桌,同楼,同层的名义开始了几乎每周都有的散伙饭,火锅,啤酒,K歌,这顿散伙饭吃的特别长,吃了差不多俩月,自己的心肝脾胃肾都经历了非常严峻的考验,在南三的草坪也留下了一批上财流氓最后的嚎叫。南三的妹妹,你们是幸运的!见证了很多次感人的时刻。
论文答辩像是走过场,没有想象中的那份期待,照毕业照是从大一就开始看97的学长学姐们的,看了三届以后轮到自己照时特别匆忙,反而印象不深,心情也不是特别的激动。除了集体照了几张,还有机会跟自己曾经爱慕的人再照几张,而且还比较自然,理由也比较充分。
在财大最后的一天跟四年前一样,拿着循环表在当年自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重新来过,退学生证,退学生卡饭卡,退宿,搬着行礼领到了毕业证学位证。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四年并不是为了得到这个证书,得到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毕业典礼时院长说希望每个毕业生以后能够一辈子都快乐,没有太多的话,象浮萍一样,写在纸上。那个时候大家都会想哭,想起曾经依依不舍的人,曾经一起的老师同学,以后是不是还能再见,再见是什么样的心情。
前几天朋友说要定做西装找工作了,自己已毕业的感觉才突然强烈起来。
by 雾中的机场
2012/3/23 23: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