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管窥蠡测看财大

楼主

楚楚的秘密 [离线]

6VIP

发帖数:364 积分3521
1楼

——对后勤管理的一些意见
发展是向好的方向前进;
  变化则是有好有坏。
  近一段时间内,学校后勤管理的一些变化总觉得对我校今后的发展是弊大于利。作为一名已经在母校求学五年的学生来讲,我不为别的,只希望财大能够变得越来越好。望以下的意见能够引起学校相关领导的注意:
一、现状
  1、宿舍区只开一个小口,进出要下车,有时还要强制推车。管理员虽说在上下课期间敞开大门,但她们根本不了解研究生下课的时间。
  2、学校大门口以及后门进出时后座带人的要下车,近期又要求平常时间要下车推行进出校门口。

二、分析
  1、任何时候对绝大多数人来讲,不可能制定一个对自己很不利的规定。
  那么大一个门平常只开一个“小洞”,即便是开也只开一半。也许是为了阻止那些她们认为不该进入宿管区的人员,为的是管理上的方便,有人进出时可以轻易听到声音。
  “防君子,不防小人”。研究生有学生也有工作多年回来继续上的,年龄差别较大,管理员如何分辨谁该进谁不该进呢?要是真有人别有企图,能在门口阻止住吗!跟同济接壤处仅有一道铁栅栏,尽管最近安装了摄像头,但也不会起什么实际效果,偷个东西出来能拦住谁?
  可是这些措施对学生来讲却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在人多的时候,就为了进出一个自己居住的宿舍区,有时竟然还要在门口排队等!而管理员就是为了能在小屋里闲坐着,才制造了这一切。不是不尊重她们,而是她们的工作不是来享受,不是“坐着就拿钱 ”。真是“方便一个人,辛苦千万家”。
  有时好不容易从洞里钻过来,还要强制推车,有不服从的还要大打出口:“这个宿舍区不是你一个人的,是大家的……”。
  但大家又是谁?难道每一个住在该宿舍区的同学都为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大家而损失自己的利益?恐怕保护大家最终是为了减少管理员本身的麻烦而已。就像国家现在要提倡要把“改革的成果让每一个公民都感觉得到”一样,管理员要是事事都能为学生着想,哪会出现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
  2、权力使用者会尽力把手中的权力发挥到极至,权力越少反而更会如此。
  为了避免所谓的不安全因素要求进出校门后座带人的要下来,近期连骑车的人都要下来推行。

  实际上财大的人多路窄,上下课那么多人,也没见几个撞车的,难道在大门口就容易撞车了吗?是大门口太窄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平常进出人少的时候,还要让后座的人下来,有这个必要吗?进出人多的时候,让后座的人下车难道就不危险了吗?尤其是呵斥强令下车,一个急刹车,不是更危险吗?如果要说是为了让人养成良好习惯,一没明文规定,二没强制执行,谁会愿意下车推行?谁应该下车?短短几年能养成这个习惯?养成这个习惯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学校是为学生服务的,一切为了学生。可做出来的规定是这样的吗?是为了管理,只有管理好才能为了学生。可管理也要有个度,做一做成本收益分析,都是管理员的效益最大化,学生的效益明显被评估者贬值评估了。结果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却把管理的最终目的抛之九霄云外。

三、结果
  人的初始状态是自由的随机状态,为了秩序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但同时也不能把人管得太死,否则结果只能是把学生驯化成没有自由空间的人,也就意味着没有创造力,没有更广阔的视野。可为了某些人的方便,不惜牺牲一些学生的权利。因为学生最好欺负,哪怕有个规定:“进宿舍区要求学生不仅要下车,还要把车扛进门去”,只要有死规定,我们还得照做!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会影响人的行为。如果财大的学生都不能随意进出自己的校门,进自己的宿舍区也要有种种限制,再加上客观条件限制下的校园面积、狭窄的校内道路,拥挤的上课教室……久而久之,就会限制我们的思维模式。
  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本来财大的专业设置比较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也比较容易急功近利,倘若没有一个足够宽大的胸怀,本来专业上的优势就会在将来的工作中由于目光短浅而逐渐丧失。
  “经济匡时,厚德博学”是我们的校训,但校训不应该只挂在嘴上,更应该通过平常的环境来加以熏陶。大门开那么小,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都做不到,何谈匡时匡世?门小,路窄,规矩多,限制的死死的,怎能培养人“厚德”的品质?只重眼前利益,不加强个人修养,急功近利,谁会去博学?对一个只懂皮毛的学经济的人来讲,当当会计可能胜任,可要说经济去匡时匡世,岂不是天方夜谈?我或许有点儿危言耸听,但这种趋势却从后勤管理的种种变化中体现出来,不得不察啊!
  就拿前两天刚刚举行的“‘律政杯’法律人形象大使”
2012/3/23 23:12:23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