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浏览量:926 回帖数:6
1楼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会转化为吉相。反过来说,纵使他现在满脸福相,如果他不知行善积德,经常起贪爱和憎恨的念头,那福相便会逐渐消失。所以,心是面相的枢纽,看相不如看心。
富贵之人的心相有三十六种:
明知当官辛劳,却仍然愿意为人民的公仆,服务大众。
做事刚柔并济。
欣慕善行,亲近君子。
有美好的食物会分送他人。
不靠近小人。
时常积阴德,给人方便。
从小能帮忙治理家务。
对来乞求的人,不生厌恶心。
克制自己,利益他人。
不促成恶事,不嗜爱杀生。
听到或遇见事情,心不惊慌。
与人约定,不会失信。
不轻易改变行持和操守。
睡前常静思自己的过失。
勇往直前,不耽心过去,也不为往事沾沾自喜。
不让人产生憎恨心。
不文过饰非,不掩饰自己的缺失。
为人做事圆融周到。
受人惠恩和帮助不会忘记。
心量广大。
不欺善怕恶。
怜愍救济孤儿、寡妇和急难的人。
不帮助强人欺侮弱者。
不忘故旧的情谊。
常做有益公众福利的事业。
不多说话,不打妄语。
得到别人的赠与,常心生惭愧。
谈吐井然有序,声音轻柔。
当别人正在言谈时,不插话。
时常谈论善事和别人的优点。
不嫌弃粗衣淡饭。
随时随地表现适当的方圆曲直。
听到善言善事,行之不倦。
了解别人的饥渴劳苦,而且时常加以体恤。
不挂念他人的旧恶与前隙。
故友有难,竭力济助。
做到上面三十六项,将来(或来世)便可以位极人臣,长寿善终。如果做不完全,则福祸相折;做得越少,福禄越差。做到三十项的人可以荣登刺史(相当于现代的省主席),做到十项以上的人,可以做上县令或辅佐官,做到五项或七项的人也会大富。
古时候有一句谚语说:「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而改变的。纵使他现在已经有了凶恶的面相,可是他却经常起慈悲心,那凶相不久便会转化为吉相。反过来说,纵使他现在满脸福相,如果他不知行善积德,经常起贪爱和憎恨的念头,那福相便会逐渐消失。所以,心是面相的枢纽,看相不如看心。
富贵之人的心相有三十六种:
明知当官辛劳,却仍然愿意为人民的公仆,服务大众。
做事刚柔并济。
欣慕善行,亲近君子。
有美好的食物会分送他人。
不靠近小人。
时常积阴德,给人方便。
从小能帮忙治理家务。
对来乞求的人,不生厌恶心。
克制自己,利益他人。
不促成恶事,不嗜爱杀生。
听到或遇见事情,心不惊慌。
与人约定,不会失信。
不轻易改变行持和操守。
睡前常静思自己的过失。
勇往直前,不耽心过去,也不为往事沾沾自喜。
不让人产生憎恨心。
不文过饰非,不掩饰自己的缺失。
为人做事圆融周到。
受人惠恩和帮助不会忘记。
心量广大。
不欺善怕恶。
怜愍救济孤儿、寡妇和急难的人。
不帮助强人欺侮弱者。
不忘故旧的情谊。
常做有益公众福利的事业。
不多说话,不打妄语。
得到别人的赠与,常心生惭愧。
谈吐井然有序,声音轻柔。
当别人正在言谈时,不插话。
时常谈论善事和别人的优点。
不嫌弃粗衣淡饭。
随时随地表现适当的方圆曲直。
听到善言善事,行之不倦。
了解别人的饥渴劳苦,而且时常加以体恤。
不挂念他人的旧恶与前隙。
故友有难,竭力济助。
做到上面三十六项,将来(或来世)便可以位极人臣,长寿善终。如果做不完全,则福祸相折;做得越少,福禄越差。做到三十项的人可以荣登刺史(相当于现代的省主席),做到十项以上的人,可以做上县令或辅佐官,做到五项或七项的人也会大富。
2012/3/23 23:27:53
6楼
心 相 篇
宋?陈抟
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家隐士。号图南、扶摇子。安徽亳县人。少年举进士不第,后有出尘之志,其归隐诗曰: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看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遂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廿余年,后居华山。精研《周易》,著有《无极图》、《先天图》。其学为周敦颐、邵康节所继承发展,对宋代理学颇具影响。宋太宗极为礼重,赐号“希夷先生”。
《心相篇》是他的不朽之作,本书以“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为纲,阐明“心相”的理论与实践,列举吉凶祸福之征兆,寿夭贵贱之标志;均处世待人之格言,实千古不易之定论;末后劝人“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读者既可用以对照修心,防非止恶;又可用于择交观人,亲贤远佞。是修心,积德、造命的有益读物。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心为一身之主,言行听从吩咐。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有因必然有果,见微而可知著。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古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消沮闭藏,言行暗昧隐藏。
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披肝露胆,言行真诚坦荡。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心和气平者,道德深厚。
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才偏性执者,度量浅薄。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无情无义无福德。
时谈念旧,富贵期颐。有情有义有福报。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寡情薄义,德薄者其福亦薄。
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忠厚孝弟,德厚者其福亦厚。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违言伤和气。
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忘恩坏心地。
小富小贵易盈,刑灾准有;骄生是非。
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谦保平安。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阴曲邪私,难以善终。
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聪明正直,死而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
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梁栋之材;
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
待人有地,无端得福更延年。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
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
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
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
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
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
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
见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
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
大才与见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
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
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
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
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
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
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处家孝弟无亏,簪缨奕世;
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曲意周全知有后,
任情激搏必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
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
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
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
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名扬海内。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
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
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举止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可知矣;
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
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
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如何飧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如何投河自缢?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如何暴疾而殁?色欲空虚。
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
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
如何时犯官府?调停失当。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
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
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
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
少修饰,准掌万金之重。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
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
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
资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
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为甚欺夫?显然淫行。
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合观前论,历试无差;
勉教后来,犹期善变。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
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
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心 相 篇
宋?陈抟
陈抟,五代,宋初的道家隐士。号图南、扶摇子。安徽亳县人。少年举进士不第,后有出尘之志,其归隐诗曰: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
愁看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遂隐居武当山,服气辟谷,廿余年,后居华山。精研《周易》,著有《无极图》、《先天图》。其学为周敦颐、邵康节所继承发展,对宋代理学颇具影响。宋太宗极为礼重,赐号“希夷先生”。
《心相篇》是他的不朽之作,本书以“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为纲,阐明“心相”的理论与实践,列举吉凶祸福之征兆,寿夭贵贱之标志;均处世待人之格言,实千古不易之定论;末后劝人“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读者既可用以对照修心,防非止恶;又可用于择交观人,亲贤远佞。是修心,积德、造命的有益读物。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心为一身之主,言行听从吩咐。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有因必然有果,见微而可知著。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古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消沮闭藏,言行暗昧隐藏。
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披肝露胆,言行真诚坦荡。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心和气平者,道德深厚。
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才偏性执者,度量浅薄。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无情无义无福德。
时谈念旧,富贵期颐。有情有义有福报。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寡情薄义,德薄者其福亦薄。
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忠厚孝弟,德厚者其福亦厚。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违言伤和气。
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忘恩坏心地。
小富小贵易盈,刑灾准有;骄生是非。
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谦保平安。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阴曲邪私,难以善终。
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聪明正直,死而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
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梁栋之材;
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
待人有地,无端得福更延年。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
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
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
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
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
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
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
见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
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
大才与见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
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
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
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
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
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
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处家孝弟无亏,簪缨奕世;
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曲意周全知有后,
任情激搏必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
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
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
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
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名扬海内。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
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
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举止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可知矣;
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
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
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如何飧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如何投河自缢?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如何暴疾而殁?色欲空虚。
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
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
如何时犯官府?调停失当。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
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
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
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
少修饰,准掌万金之重。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
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
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
资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
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为甚欺夫?显然淫行。
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合观前论,历试无差;
勉教后来,犹期善变。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
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
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签名档
qwewe
2012/3/23 23: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