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机械行业的『订单奶酪』?——突破关键瓶颈 提升订单交付能力
浏览量:769 回帖数:0
1楼
订单准时交付是机械制造业的天职,业务辛苦得来的订单,基于种种原因无法在承诺的时间准时交付,往往会影响制造企业的信誉与利益,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尤为如此。阿米巴经营模式创始人稻盛和夫曾经说过:「接受订单是生产部门的职责,遵守交货日期是销售人员的责任」。这就要求生产部门不能拒绝订单,而业务部门则必须对客户负责,承诺的事就要誓死达成,否则就不能承诺。这是多么崇高的标准,却是所有制造企业的痛。
以机械制造企业为例,由于无形中准备的大量物料半成品、成品等库存增加生产成本;反向操作面临的缺料情况,导致计划生产的产品无法正常进行,只得无奈换线;计划要生产的产品不能按时完工入库,导致客户订单的交付周期无限期拖延……诸多恶性循环问题,致使机械制造企业订单往往无法准时交付,甚至二次交期也无法预估,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和获利。
解构改善订单交付能力的关键点以及管理所涉及的部门会发现,看似简单的订单交付问题,却反映出机械制造企业来自业务、采购、设计、生产等部门的一连串问题。企业究竟如何才能利用信息化把业务、采购、设计、生产等部门串联起来,提升订单准时交付能力呢?
层层突破 提升订单交付率「有方可循」
面对诸如「生产与采购脱节,需求计划不合理」、「采购跟催效率低,缺料状况频繁」、「订单进度追踪困难,准时交付无保障」等制约订单准时交付的瓶颈,机械制造企业该如何应对?面对「工单预计开工日期与完工日期流于形式」、「缺少缺料预警提醒机制,发生缺料后无法补救」、「生产现场产能负荷状况不透明」等生产现场管控难题,企业又该如何解决?解析订单交付能力的前置流程与作业可以看到,提升订单交付率,有方可循:从订单处理能力、产品设计能力、物料供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运输交付能力五大层面入手,能全面提升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采购、计划、业务、研发等方面的能力,击溃订单交付之殇。
▲ 订单处理能力
因报价预估、产能预估、技术预估能力受限,不仅使得机械制造企业订单评审能力不强、订单评审周期过长,还增加了订单确认的周期,从而持续弱化企业订单处理能力。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应制定细化的订单评审流程,以缩短评审周期;持续化的报价跟进流程,以提升订单成交率;精准化的预估报价模拟,以提振接单扩大获利。
▲ 产品设计能力
产品图纸/设计技术无法共享带来的企业共用组件的复制能力薄弱,再加上产品开发项目管控不足,造成机械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另外,无法对非改进型产品变更进行控制致使产品技术信息难以传递,再加上试产/打样的产品生产周期长,也经常导致设计、生产无法时时对接。对此,机械制造企业应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库,以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同时利用集成化的产品数据与设计工具,以提升生产力转化效率;并搭建透明化的变更执行体系,以减小或避免因变更造成的损失。
▲ 物料供应能力
零件组装是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特性,而关键物料、半成品/部件备货能力不足,却极大削弱了企业的物料计划准确率;无法对供应商进行准确的甄选和评价、紧急采购需求无法达成、供应商供货异常现象则频繁考验着机械制造企业供应商的准时交付率。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物料供应能力:实现内部供应链协同化,以提高运作效率;实现采购进货跟催循环化,以提升准交率;缔造与供应商的柔性化供应关系,以快速响应变更。
▲ 生产制造能力
影响生产制造的因素非常复杂,诸如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工装夹模具是否到位、生产原材料是否齐备、生产能否准时开工、产品是否合格、产线是否足够、超耗的物料能否及时补给等。因此,为了提高生产准时完工能力和资源投入的控制能力,机械制造企业应做到生产计划执行追踪的目视化,以提升计划达成率,如智能化产线调配,以降低无效停工时间;清晰化资源耗用分析,以提高投入产出比。
▲ 运输交付能力
作为产品准时交付给客户的最后一个环节,企业的运输物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因生产发货衔接不当、物料运输能力不足以及对客户换货响应不及时等因素造成的运输交付率低的状况出现,机械制造企业应通过即时化的完工流程驱动,提升备货/发货的响应速度;并通过共享客户档案和资源,提升服务资源的调配速度。
可以看到,从订单处理到产品交付恰恰体现了企业的订单追踪能力。机械制造企业要想提升订单准时交付率,必须设法改善生产计划及备料管理能力,加强对订单的全过程追踪。而与此能力改善关联的关键指标包括订单准时交货率、订单交货周期、库存营收占比等。
布局「监控指标树」 完善能力指标提升机制
那么,机械制造企业应如何借助信息化工具,锻造五大管理能力,以提升订单交付率?要提升订单交付能力,企业又需要掌握并监控哪些信息?在有效监控后,企业如何建立紧急处理机制?如何让问题或现象可管控,进而可察觉甚至可预警?当问题或现象被察觉时,又该如何用有效的机制来排除问题或降低损害?机械制造企业应结合短期的应变办法和长期的改善方案,探讨针对「订单交付能力提升」这一经营议题的落地执行方案。
数据诊断-数据诊断工具
·通过可视化的呈现,反映企业应用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
·工具自动产出报告,提高顾问数据诊断的效率,着眼于信息化改善的引导。
管理诊断 问卷引导工具
·快速聚焦问题,逐步引导顾问通过流程诊断挖掘背后的原因。
·以问题形式铺陈方案,促进达成共识。
价值提案+优化实施 指标树布建工具
·工具以树状结构将企业高层关注的经营议题与相应能力关联呈现,便于客户理解和接受。
·协助顾问在实施阶段方便地取得衡量能力和作业的指标,用于监控过程、衡量结果。
机械制造企业可借助TOC约束论(即:找出妨碍实现系统目标的约束条件,并对它进行消除的系统改善方法),结合订单准时交付的“管控教”模型,构建一棵「监控指标树」:通过建立订单准时交付监控平台及缺料平台、建立订单交期智能评估体系、建立缺料监控平台以及建立采制计划的协同机制等,来全面提升企业的订单交期预估能力、订单无法准时交付的预警及应对能力、生产计划达成能力、库存合理控制的能力、整体供应链规划及掌控能力等各项能力指标,最终实现订单准时交付的能力优化与改善。
订单准时交付率的高低体现了机械制造企业面向市场的竞争能力以及面向客户的服务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企业降低成本和扩大营收。而企业能否准确预估订单交期、准时完工生产计划、合理控制库存,又是提升订单准时交付能力的关键。对此,机械制造企业应通过IT整体解决方案建立订单准时交付监控平台,跟进订单确认、排产、生产以及成品产出进程,提高企业的订单交期评估能力;通过订单交期智能评估平台,对产能进行分析、模拟计算,精准预估实际产能,以推动企业生产计划达成率的提升;通过建立采制计划的协同机制,让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对物料、生产线、生产人员信息,时时掌控,从而有效制定原料采购以及生产计划,进而帮助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完工,做到“步步精准”。
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持续获取利润,实现永续经营,这背后代表着更好的产品、更快的交付、更低的价格、更优的服务。基于IT支持的企业经营能力提升方案,能针对「如何更快交付」这一机械制造企业重要的管理议题展开相关流程及前置作业,并对该议题及相关流程,设定监控机制,寻找瓶颈,对找到的瓶颈研拟解决之道。最后,监控系统产出的变化,持续找到下一个瓶颈并进行改善。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控制费用、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的绩效表现。
农业机械管理软件
http://www.digiwin.com.cn/solutionDetail_1.1.2.01.html
订单准时交付是机械制造业的天职,业务辛苦得来的订单,基于种种原因无法在承诺的时间准时交付,往往会影响制造企业的信誉与利益,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尤为如此。阿米巴经营模式创始人稻盛和夫曾经说过:「接受订单是生产部门的职责,遵守交货日期是销售人员的责任」。这就要求生产部门不能拒绝订单,而业务部门则必须对客户负责,承诺的事就要誓死达成,否则就不能承诺。这是多么崇高的标准,却是所有制造企业的痛。
以机械制造企业为例,由于无形中准备的大量物料半成品、成品等库存增加生产成本;反向操作面临的缺料情况,导致计划生产的产品无法正常进行,只得无奈换线;计划要生产的产品不能按时完工入库,导致客户订单的交付周期无限期拖延……诸多恶性循环问题,致使机械制造企业订单往往无法准时交付,甚至二次交期也无法预估,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和获利。
解构改善订单交付能力的关键点以及管理所涉及的部门会发现,看似简单的订单交付问题,却反映出机械制造企业来自业务、采购、设计、生产等部门的一连串问题。企业究竟如何才能利用信息化把业务、采购、设计、生产等部门串联起来,提升订单准时交付能力呢?
层层突破 提升订单交付率「有方可循」
面对诸如「生产与采购脱节,需求计划不合理」、「采购跟催效率低,缺料状况频繁」、「订单进度追踪困难,准时交付无保障」等制约订单准时交付的瓶颈,机械制造企业该如何应对?面对「工单预计开工日期与完工日期流于形式」、「缺少缺料预警提醒机制,发生缺料后无法补救」、「生产现场产能负荷状况不透明」等生产现场管控难题,企业又该如何解决?解析订单交付能力的前置流程与作业可以看到,提升订单交付率,有方可循:从订单处理能力、产品设计能力、物料供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运输交付能力五大层面入手,能全面提升机械制造企业在生产、采购、计划、业务、研发等方面的能力,击溃订单交付之殇。
▲ 订单处理能力
因报价预估、产能预估、技术预估能力受限,不仅使得机械制造企业订单评审能力不强、订单评审周期过长,还增加了订单确认的周期,从而持续弱化企业订单处理能力。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应制定细化的订单评审流程,以缩短评审周期;持续化的报价跟进流程,以提升订单成交率;精准化的预估报价模拟,以提振接单扩大获利。
▲ 产品设计能力
产品图纸/设计技术无法共享带来的企业共用组件的复制能力薄弱,再加上产品开发项目管控不足,造成机械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另外,无法对非改进型产品变更进行控制致使产品技术信息难以传递,再加上试产/打样的产品生产周期长,也经常导致设计、生产无法时时对接。对此,机械制造企业应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库,以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同时利用集成化的产品数据与设计工具,以提升生产力转化效率;并搭建透明化的变更执行体系,以减小或避免因变更造成的损失。
▲ 物料供应能力
零件组装是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特性,而关键物料、半成品/部件备货能力不足,却极大削弱了企业的物料计划准确率;无法对供应商进行准确的甄选和评价、紧急采购需求无法达成、供应商供货异常现象则频繁考验着机械制造企业供应商的准时交付率。因此,机械制造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物料供应能力:实现内部供应链协同化,以提高运作效率;实现采购进货跟催循环化,以提升准交率;缔造与供应商的柔性化供应关系,以快速响应变更。
▲ 生产制造能力
影响生产制造的因素非常复杂,诸如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工装夹模具是否到位、生产原材料是否齐备、生产能否准时开工、产品是否合格、产线是否足够、超耗的物料能否及时补给等。因此,为了提高生产准时完工能力和资源投入的控制能力,机械制造企业应做到生产计划执行追踪的目视化,以提升计划达成率,如智能化产线调配,以降低无效停工时间;清晰化资源耗用分析,以提高投入产出比。
▲ 运输交付能力
作为产品准时交付给客户的最后一个环节,企业的运输物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因生产发货衔接不当、物料运输能力不足以及对客户换货响应不及时等因素造成的运输交付率低的状况出现,机械制造企业应通过即时化的完工流程驱动,提升备货/发货的响应速度;并通过共享客户档案和资源,提升服务资源的调配速度。
可以看到,从订单处理到产品交付恰恰体现了企业的订单追踪能力。机械制造企业要想提升订单准时交付率,必须设法改善生产计划及备料管理能力,加强对订单的全过程追踪。而与此能力改善关联的关键指标包括订单准时交货率、订单交货周期、库存营收占比等。
布局「监控指标树」 完善能力指标提升机制
那么,机械制造企业应如何借助信息化工具,锻造五大管理能力,以提升订单交付率?要提升订单交付能力,企业又需要掌握并监控哪些信息?在有效监控后,企业如何建立紧急处理机制?如何让问题或现象可管控,进而可察觉甚至可预警?当问题或现象被察觉时,又该如何用有效的机制来排除问题或降低损害?机械制造企业应结合短期的应变办法和长期的改善方案,探讨针对「订单交付能力提升」这一经营议题的落地执行方案。
数据诊断-数据诊断工具
·通过可视化的呈现,反映企业应用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
·工具自动产出报告,提高顾问数据诊断的效率,着眼于信息化改善的引导。
管理诊断 问卷引导工具
·快速聚焦问题,逐步引导顾问通过流程诊断挖掘背后的原因。
·以问题形式铺陈方案,促进达成共识。
价值提案+优化实施 指标树布建工具
·工具以树状结构将企业高层关注的经营议题与相应能力关联呈现,便于客户理解和接受。
·协助顾问在实施阶段方便地取得衡量能力和作业的指标,用于监控过程、衡量结果。
机械制造企业可借助TOC约束论(即:找出妨碍实现系统目标的约束条件,并对它进行消除的系统改善方法),结合订单准时交付的“管控教”模型,构建一棵「监控指标树」:通过建立订单准时交付监控平台及缺料平台、建立订单交期智能评估体系、建立缺料监控平台以及建立采制计划的协同机制等,来全面提升企业的订单交期预估能力、订单无法准时交付的预警及应对能力、生产计划达成能力、库存合理控制的能力、整体供应链规划及掌控能力等各项能力指标,最终实现订单准时交付的能力优化与改善。
订单准时交付率的高低体现了机械制造企业面向市场的竞争能力以及面向客户的服务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企业降低成本和扩大营收。而企业能否准确预估订单交期、准时完工生产计划、合理控制库存,又是提升订单准时交付能力的关键。对此,机械制造企业应通过IT整体解决方案建立订单准时交付监控平台,跟进订单确认、排产、生产以及成品产出进程,提高企业的订单交期评估能力;通过订单交期智能评估平台,对产能进行分析、模拟计算,精准预估实际产能,以推动企业生产计划达成率的提升;通过建立采制计划的协同机制,让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对物料、生产线、生产人员信息,时时掌控,从而有效制定原料采购以及生产计划,进而帮助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完工,做到“步步精准”。
企业存在的目的在于持续获取利润,实现永续经营,这背后代表着更好的产品、更快的交付、更低的价格、更优的服务。基于IT支持的企业经营能力提升方案,能针对「如何更快交付」这一机械制造企业重要的管理议题展开相关流程及前置作业,并对该议题及相关流程,设定监控机制,寻找瓶颈,对找到的瓶颈研拟解决之道。最后,监控系统产出的变化,持续找到下一个瓶颈并进行改善。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控制费用、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的绩效表现。
农业机械管理软件
http://www.digiwin.com.cn/solutionDetail_1.1.2.01.html
2015/6/18 1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