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莫谈国事与导致的最早的人民□□
浏览量:937 回帖数:0
1楼
公元前842年,周朝的天下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被彻底激怒的国人手持棍棒、农具,从四面八方赶来围攻王宫。此时周厉王坐在朝堂之上既恐惧又愤怒。他立马下令调派军队来镇压这群胆敢造反的平民。可是好意的臣子却提醒到:“大王,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了,还能调集谁呢?”无兵可调的周厉王只好带领亲信沿着渭水仓皇逃到彘。
励志故事
而在此之前,周厉王一直是个很自负的君主,自负到残暴无道。由此老百姓对他的作为都怨声载道,邵穆公曾提醒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可是刚愎自用的厉王却并不是静思己过,而是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来暗中监视指责自己的人,发现一个杀一个。很快敢于批评周厉王的人都被杀了,于是人们只好道路以目,用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周厉王以为这样就解决问题了,对邵公说:“我能制止毁谤啦,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
励志故事
邵公却很是忧虑的劝告周厉王:“你这样做虽然暂时堵住人们的嘴,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哪天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人民言路被限制也是一样的道理。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人们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样社会的衣食财富就会日益丰富,不断增加。大家各提意见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背理。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而堵住人们的嘴不是自绝于民么?何况也不可能长久。”厉王对于这样的大道理不以为意。
励志故事
而没过多久邵公的担忧就成真了。在□□中周厉王侥幸逃跑后,国人的怒火并没有因为他的逃跑而熄灭,他的太子面临被杀掉的命运。为了平息国人的怨恨,大臣周定和召穆公百般劝解,召穆公更是“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用自己儿子的命代替了太子赴死才平息了国人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动乱后的周朝一下子群龙无首,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开创了我国最早的共和政体,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而周厉王自此以后再也没能回到王宫,而是客死在了逃亡地彘。
国人□□是历史上第一次人民□□,而这次□□的起因就是周厉王封锁言论。这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茶馆》中用“莫谈国事”的提示纸条来。也是政局对民间言论进行“侦缉”的时刻,随着管制的日益加重,“莫谈国事”的纸条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而后,就连着纸条都不让贴了!
本文转自:http://www.lizhikong.com/lzgs/211.html
更多美文尽在:励志控
励志故事
而在此之前,周厉王一直是个很自负的君主,自负到残暴无道。由此老百姓对他的作为都怨声载道,邵穆公曾提醒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可是刚愎自用的厉王却并不是静思己过,而是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来暗中监视指责自己的人,发现一个杀一个。很快敢于批评周厉王的人都被杀了,于是人们只好道路以目,用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周厉王以为这样就解决问题了,对邵公说:“我能制止毁谤啦,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
励志故事
邵公却很是忧虑的劝告周厉王:“你这样做虽然暂时堵住人们的嘴,但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哪天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人民言路被限制也是一样的道理。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人们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样社会的衣食财富就会日益丰富,不断增加。大家各提意见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背理。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而堵住人们的嘴不是自绝于民么?何况也不可能长久。”厉王对于这样的大道理不以为意。
励志故事
而没过多久邵公的担忧就成真了。在□□中周厉王侥幸逃跑后,国人的怒火并没有因为他的逃跑而熄灭,他的太子面临被杀掉的命运。为了平息国人的怨恨,大臣周定和召穆公百般劝解,召穆公更是“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用自己儿子的命代替了太子赴死才平息了国人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动乱后的周朝一下子群龙无首,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开创了我国最早的共和政体,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而周厉王自此以后再也没能回到王宫,而是客死在了逃亡地彘。
国人□□是历史上第一次人民□□,而这次□□的起因就是周厉王封锁言论。这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茶馆》中用“莫谈国事”的提示纸条来。也是政局对民间言论进行“侦缉”的时刻,随着管制的日益加重,“莫谈国事”的纸条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而后,就连着纸条都不让贴了!
本文转自:http://www.lizhikong.com/lzgs/211.html
更多美文尽在:励志控
2016/5/24 11:37:57